仿佛游戏网-游戏发烧友乐园

仿佛游戏网-游戏发烧友乐园

网络游戏障碍

59

网络游戏障碍,也称为互联网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或游戏成瘾,是一种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问题的状况,特征是 对网络游戏的过度沉迷和难以自控。以下是关于网络游戏障碍的详细描述:

行为特征

过度沉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惦记先前的游戏活动或预期玩下一个游戏,网络游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戒断:当网络游戏被停止后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焦虑或悲伤。

耐受:对网络游戏产生耐受性,需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参与网络游戏。

失控:对参与网络游戏难以自控。

失去其它兴趣:除网络游戏之外,对先前的爱好和娱乐失去兴趣。

继续使用:尽管存在心理社会问题,但仍继续过度参与网络游戏。

误导他人:就参与网络游戏的程度欺骗家人、治疗师或他人。

作为逃避手段:通过网络游戏逃避或缓解负性心境,如无助感、内疚、焦虑。

不惜失去机会:由于参与网络游戏,导致损害或失去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职业机会。

心理特征

情感偏差:在情感和认知方面有偏差,长期过度上网导致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如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

社会功能受损:游戏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在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问题,如拒绝上学和社交活动,家庭冲突增多,重要关系丧失,学业成就和职业绩效受损。

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障碍,并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其定义包括: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DSM-5:提出了9个症状用于诊断网络游戏成瘾,包括过度沉溺、戒断、耐受、失控、失去其它兴趣、继续使用、误导他人、作为逃避手段和不惜失去机会。

神经机制

大脑内在神经活动动态模式改变:研究发现,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在与奖励处理和认知控制功能相关的关键区域(额叶-纹状体-丘脑回路)表现出广泛的内在神经活动的动态模式异常。

干预手段

社会心理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动机激励访谈、家庭治疗等社会心理干预对减少游戏障碍者的失控性游戏行为及促进长期康复有效。

网络游戏障碍是一种需要重视和及时干预的精神健康问题。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