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表现为对网络游戏的过度依赖和难以自控。以下是有关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些关键认知:
定义与诊断
网络游戏成瘾,也称为网络游戏障碍,是指个体不能控制地、过度地、强迫性地玩网络游戏,造成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受损。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书册(第五版)》(DSM-5),满足9个标准中的至少5条即可被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
行为特征
玩家会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上渴望玩游戏,类似于物质成瘾者对药物或酒精的渴望。
出现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游戏时间或难度来获得满足。
停止游戏时会出现戒断反应,如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和手抖等生理反应。
认知影响
患者会过度关注游戏相关内容,忽视其他重要事务。
认知重评能力失调,青少年在消极情绪状态下不能正确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导致网络偏差行为。
情感与动机
网络游戏成瘾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停止游戏会导致多巴胺减少,引发情绪低落和不适应感。
游戏中的即时反馈机制(如升级、获胜)会强烈刺激大脑奖励中枢,激发成就动机。
社会与家庭影响
游戏成瘾会对青少年的学业、社交技能和情绪波动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关系可能因孩子沉迷游戏而受到破坏,父母可能因过度限制或强行收走电子产品而引发孩子的反抗。
逃避现实与缓解压力
许多孩子通过玩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如意。
社交需求与归属感
网络游戏提供了满足社交需求的平台,过度依赖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下降。
治疗与建议
家长应通过沟通、设定规则、培养兴趣、以身作则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引导孩子走向健康的生活方式。
需要认识到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关注和帮助患者。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方面。了解其认知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