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集合性:
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或子系统)组成,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完全相同的要素,数量虽多亦不能构成系统。
相关性:
系统内每一要素(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这种要素(子系统)间的特定“关系”体现出了系统的整体性。要素相同而关联关系不同,系统表现的整体特性也不一样。
目的性:
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即系统表现出的某种特定功能。这种目的必须是系统的整体目的,不是构成系统要素或子系统的局部目的。
层次性:
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可能又分成许多子系统,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是有层次的,如生命体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几个层次,企业有个人、班组、车间、厂部等几个层次。
环境适应性:
系统所具有的随外部环境变化相应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开放性与封闭性:
开放系统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封闭系统则与外界环境之间不存在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限度。
有序性:
复杂系统一般具有多目标,甚至互相矛盾的目标,这些目标需要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或协同作用才能达到。开放系统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一个减熵的过程,使系统趋向于组织化和有序化。
自律能力:
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律能力,能够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
人机一体化:
智能制造系统强调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通过智能机器的配合,更好地发挥出人的潜能,使人机之间表现出一种平等共事、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关系。
输入输出:
系统通过输入数据来产生输出结果,输入和输出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功能实现的关键环节。
状态与控制:
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系统的内部状态来描述。系统通常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对自身的状态和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交互性:
系统与用户或其他系统之间存在交互关系,通过这种交互,系统可以获取信息、处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响应。
自适应性:
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能够在面对不同的输入和环境变化时,自动调整自身的行为和状态,以保持稳定运行。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帮助理解和分析系统的行为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