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游戏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以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环境的有序运营。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严格未成年人游戏准入审批
对游戏设置、游戏收费、游戏推广、游戏时长、实名认证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批,以确保游戏内容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网络游戏厂商的执法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查处和打击网络游戏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网络游戏规范、有序运营。
设置监护人提醒和充值提醒
网络游戏应设置监护人提醒、充值提醒等环节的制约,让未成年人在游戏时受到家长(监护人)的监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集中整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
重点对未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和打赏服务等方面要求的网络游戏企业或平台进行全面整治。
治理网络不良行为
加大对“饭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查处网络欺凌、暴力行为和违法活动。
专项治理低俗有害信息
集中对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推送网络游戏、低俗小说、娱乐直播等与学习无关的信息问题进行治理。
加强企业监督监管
督促互联网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涉未成年人信息内容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规范有序经营。
账号安全措施
用户在注册、修改密码时应采用强大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要求实名认证,以确保真实身份信息;游戏平台可以通过绑定手机号码、邮箱等方式增加账号安全性。
游戏内容审核
游戏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游戏内容审核制度,制定明确的审核标准和流程,强化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的监控和管理。
游戏广告监管
加强游戏广告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要求广告真实、明确、合法,完善广告标识和投诉渠道。
防范游戏泄露个人信息
游戏平台应采取严格的技术措施,加密和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禁止将用户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或泄露给第三方。
防沉迷系统
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
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将青少年数字素养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予以精心培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提高自主、自律、自控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整治网络游戏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