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
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学习压力、自卑感、家庭问题等,而游戏可以提供一种逃避和放松的方式。游戏可以暂时消除焦虑和忧虑,让孩子暂时忘却自己的现实压力和烦恼。
娱乐方式受限: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识匮乏,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没有对孩子做有益的引导,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机的更好的事情,手机因此成为了最方便的选择。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孩子的课外生活是匮乏的,也可以说,父母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引导。
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
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线下的友谊。他们可能有社交困难,但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与他人建立虚拟关系。这种虚拟的联系是一种心理安慰。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过程,获得同伴的认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发展过程。
父母过分强调分数:
父母或者老师过分强调分数,而不是因材施教,不是用孩子的特长建立信心,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不怕挫折。孩子是在压力下寻找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
父母无暇顾及孩子:
父母工作忙,孩子成为孤独的城市留守儿童。当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学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帮助排雷,还可能遭受父母训导。
夫妻感情不和:
社会高离婚率,甚至有意无意让孩子成了替罪羊,孩子自卑、胆小躲开最亲的人,融入网络去找即时奖励的游戏来逃避让人害怕的人际关系。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充满诱惑。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娱乐与社交选择。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在现实中面临压力、孤独等问题,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不足,也可能导致同学们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问题,更会侵蚀我们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变得焦虑、孤僻,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游戏设计能提供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游戏具有“创造快乐”的先天优势。市面上最受青少年欢迎的几款网络游戏,在设计上具有沉浸式、愉悦性、依赖性的共性。这是游戏黏性机制的运行方式,也是促使玩家更容易滞留、能长期投入其中且难以放弃的关键所在。
青少年受好奇心和社交需求的驱使: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由不成熟逐步迈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其好奇心旺盛,模仿心理很强,但同时自我控制力和辨别能力较差。一方面,青少年出于对未知的探索欲,倾向主动接触新鲜事物。另一方面,辨别力弱的青少年有时会为了融入群体而盲目模仿同伴的行为。
综上所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娱乐方式受限、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父母过分强调分数、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夫妻感情不和、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足、游戏设计能提供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以及青少年受好奇心和社交需求的驱使。要解决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加强家庭监管和引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