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刑事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抢劫罪
案例:董某某、宋某某抢劫案。
裁判要旨:对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可以根据其犯罪的具体情况以及禁止事项与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对其适用“禁止令”。对于未成年人因上网诱发犯罪的,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进入网吧等特定场所。
侵犯著作权罪
案例:燕某侵犯著作权案、许某某等人开设赌场案、雷某等人侵犯著作权案、张某某等人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裁判要旨: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游戏软件,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的,也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非法使用网络游戏外挂程序销售游戏道具,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
案例:伍某、李某等侵犯商业秘密案。
裁判要旨:商业秘密权利单位的雇员违反保密协议,向他人泄露网络游戏源代码,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按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非法获取的他人网络游戏源代码编译成网络私服游戏软件并运营以营利,或受让经营网络游戏私服网站的,均应按侵犯著作权罪论处。
开设赌场罪、赌博罪
案例:许某某等人开设赌场案。
裁判要旨:以游戏公司的名义开发、运营捕鱼游戏,游戏玩家通过充值获取金币,通过消耗金币打鱼等方式有概率获得金币、弹头等游戏道具,构成开设赌场罪或赌博罪。
诈骗罪
案例:涉及网络游戏诈骗的多起案件。
裁判要旨: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网络游戏诈骗案件的量刑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的详细规定予以裁决。
建议
网络游戏行业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建议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避免触犯上述刑事犯罪。同时,对于涉及网络游戏的法律纠纷,应及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