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障碍对个体的性格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具体包括:
人格改变
自私、怯懦、自卑:网络游戏成瘾者可能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甚至出现旷课、逃学等行为。
缺乏人际交流:由于沉迷于游戏,个体可能进一步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埋下悲剧的种子。
价值观扭曲
色情、暴力内容:游戏中的色情和暴力内容可能扭曲个体的价值观,使其思想发生改变,导致性格上的变化,如自闭、不自信。
认知缺陷
注意力分散:游戏的刺激和惊险场面容易印在脑子里,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失控、冲突、情绪失衡:网络游戏障碍者可能出现认知过程严重缺陷,包括失控、冲突、情绪失衡和易复发。
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焦虑: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可能导致精神抑郁、精神焦虑等心理疾病。
社交恐惧、紧张:网络游戏成瘾者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可能表现出社交恐惧、容易紧张等心理问题。
行为问题
说谎、欺骗、抢劫:为了获取游戏所需的资源,成瘾者可能会说谎、欺骗甚至抢劫,导致行为问题。
逃避现实:沉迷于游戏者可能不愿意面对现实,通过游戏逃避或缓解负面的心境。
其他共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患者在青少年时期患网络游戏障碍的风险较高,且共病IGD时恢复率更低、复发率更高。
建议
认识问题:
首先,个体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身边的人的支持和帮助。
制定计划:
制定合理的计划减少游戏时间,参与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缓解游戏依赖。
专业治疗: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医生的专业帮助,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
环境调整:
减少游戏产品的可近性,避免过度接触游戏内容,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网络游戏障碍者逐步克服问题,恢复健康的人格和生活方式。